最近將個人進入股市近30年來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當初1986年到1990年本益比動則30-50幾倍,到了現在本益比則低於20倍到底是甚麼原因

           本 益 比 殖利率(%) 股價淨值比 加權
       月  PE Ratio  Dividend     PBR     股價
     Month            Yield               指數
75 (1986)  12.70     1039
76 (1987)  22.10     2339
77 (1988)  26.60     5119
78 (1989)  55.90     9624
79 (1990)  31.11     4530
80 (1991)  32.05 2.63 3.41 4600
81 (1992)  22.85 4.32 2.26 3377
82 (1993)  39.71 3.64 2.17 6070
83 (1994)  33.52 2.24 3.88 7124
84 (1995)  21.31 3.88 2.51 5173
85 (1996)  29.01 3.38 3.20 6933
86 (1997)  27.04 2.82 2.93 8187
87 (1998)  26.14 4.47 2.20 6418
 88(1999) 47.73 2.68 2.57 8448
 89(2000) 14.84 5.38 1.39 4739
 90(2001) 41.57 4.85 1.66 5551
 91(2002) 41.77 3.70 1.41 4452
 92(2003) 24.76 3.10 1.82 5890
 93(2004) 12.58 4.38 1.73 6139
 94(2005) 17.55 5.39 1.76 6548
 95(2006) 18.98 4.21 1.98 7823
 96(2007) 15.31 4.22 1.95 8506
 97(2008) 9.80 9.83 1.09 4591
 98(2009) 110.54 2.76 1.91 8188
 99(2010) 16.04 3.58 1.95 8972
 100(2011) 15.76 5.65 1.54 7072
 101(2012) 23.62 4.12 1.65 7699
 102(2013) 18.04 3.26 1.77 8611
 103(2014) 15.42 3.55 1.74 9307
104  1 15.54 3.53 1.76 9361

我發現本益比是向前看的,股價淨值比則是向後看的

記得在2008年初的網聚那時候的本益比僅15.31倍遠低於平均值的28倍,那時候8500點的指數貴還是便宜。

為何那時候的本益比僅有15.31倍?因為當時次貸危機已發生,大家預期未來一年的獲利不佳,所以給予較低的本益比。

而當時的股價淨值比在1.95倍,看起來就不是很低的位置。所以在算本益比時必須用未來的盈餘來計算,在用股價淨值比則用當時的淨值計算就好了。

那麼為什麼我傾向用股價淨值比來判斷加權指數的高低呢?因為要對未來1-5年的盈餘成長估計是在不容易,所以用比較靜態的每股淨值是比較安全的方法。

經過觀察30年的數據,我修正原來的相對便宜的基準由1.6倍往上調到1.66倍,也就是年初如果低於這個基準,就可以將當年度想要買的0050的資金投入,如果沒有就繼續等,等到1.66倍以下再投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