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石化業 40萬個工作不保

2016-03-20 00:04:28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2014年7月,高雄前鎮、苓雅區發生石化氣爆,造成多人死傷,並引發一系列政治動盪,迄今,民眾聞石化色變,高雄市長陳菊也遲遲不願對高雄成立石化專區鬆口。

事實上,石化是工業之母,關係到你我生活的每個細節;石化從業人員也非我們想像中的是「黑手」。看看石化業的幾個關鍵數字:從煉油到石化產業的上中下游,總產值約3.4兆元,廠商達1.2萬家,就業人數約28.5萬人。若擴及到關聯產業,如印刷、生技、藥品等關聯產業,就業人數上看40萬人

去年,石化產業重大投資計劃金額達1,156億元,其中高值化投資就占了五分之一。石化業占去年民間投資比重也近9%,是民間投資的要角。

把範圍縮小到上游的輕油裂解,以及中游的原料生產廠,直接就業人數也達6.6萬人,去年因油價下跌,產值縮水,但也有1.7兆元。包括台塑、長春石化、台聚等,都是主要代表業者。

長期以來,大家都把「石化」與「汙染」劃上等號,殊不知,這對石化業是莫大的誤解。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石化品只要不是當成燃料燒掉,就不會吹到天空中變成空汙。

反倒是汽車要輕量化、要節能減碳、要環保,一定等靠化學材料業,這無可替代。包括太陽能面板、節能車、半導體等產業,都需要石化產品。

石化從業人員薪水頗高,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12年「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與「化學材料製造業」的月平均薪資分別為8.9萬元、6.5萬元,兩者均比當年的總體平均月薪4.6萬元還高出許多

工業局民化組科長郭肇中表示,台灣地狹人稠,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台灣已無條件犧牲環境成本,去無止境的製造上游原料、大宗產品。但石化原料確是發展新興、環保材料的必要原料,沒有「量」也不行,沒有量等於是被「鎖喉」,試想,當台灣想在石化高值化更上一層樓時,南韓會願意賣原料給台灣發展石化高值化嗎?

因此,依循日本海外布局的策略,兩年前,經濟部鬆綁輕油裂解廠登陸投資,唯一的條件就是關鍵原料乙烯必須回運台灣。

即便開放業者登陸投資,賺取「代工財」,台灣也須正視大陸石化原料總有一天會「自主」。

去年,中國大陸為我最大的石化品出口市場,出口額達142億美元,占出口比重48%,其次是東南亞,出口額近40億美元,占比13%

有業者透露,近來兩岸產業交流時,大陸已發下豪語,十年內石化業自主。言下之意,台灣總有一天要面對大陸再也不需從台灣進口石化原料。

甚至東協國家都石化自主了,再也無法靠出口大量且便宜的石化原料獲利,發展高值化才是正途。

乙烯產品 遍布各大行業

乙烯是一種由石油高溫裂解而分餾出的氣體,其化學性質相當活潑,能與多種物質反應,是石化產業最上游原料。因乙烯是提供工業生產所需材料,並應用到電子、光電、汽車、紡織、生技等產業,故被稱為石化原料之母。

與乙烯同時產生的化學原料還有丙烯、丁二烯、苯類等石化原料,通常一座輕油裂解廠每100萬噸乙烯產能的背後,連帶有50萬噸丙烯,以及25萬噸丁二烯的產能;故國際間通常將一國的乙烯產能,視為衡量該國發展化學材料產業能量的指標。

乙烯藉由聚合物變成聚乙烯之後,就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透明塑膠袋;丙烯則應用在尿布、壓克力、手搖杯飲料容器、導光板;丁烯則是合成橡膠來源,可做汽車輪胎;苯類是化纖來源。

若再把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單體聚合起來,就是俗稱的ABS,具有耐薄、耐刮、輕量等特性,是家用電冰箱、冷氣機、事務機等外殼,國內龍頭業者為奇美實業。

據工研院IEK統計,2014年全球乙烯產能第一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大陸居次,我國乙烯產能則接近450萬公噸,在全球排名第十名,占全球產能約2.7%

近來,台灣環保意識高漲,原泛中油體系規劃的國光石化專案未能落腳台灣,考量乙烯在石化產業的戰略性地位,經濟部已在兩年開放輕油裂解廠登陸,核准台聚、李長榮、和桐等業者,赴福建古雷半島與大陸中石化合資設立輕油裂解廠,政策開放的唯一條件,就是關鍵原料乙烯要回運台灣。


拚高值化 試量產廠幫忙
台灣石化業發展近半個世紀,很多產品卻銷往海外,講白了還是「代工財」。故經濟部自2011年成立石化高值化推動辦公室,目的是把「高值化」比重拉升到10%。

工業局民化組科長郭肇中表示,「代工」階段的石化業,客戶、技術都掌握在先進國家,但若是做高值化,要和歐美先進國家競爭搶客戶,沒有人會告訴你客戶在那邊,也不會告訴你誰可以幫你建廠,誰技術很強,誰可以營運這個工廠,一切都要自己摸索。

最重要的是,產品一做出來,就會面臨庫存問題,在產品做出來的同時,你就得自己去找客戶。為解決這個困境,經濟部自2014年起推動「試量產工廠」(pilot plant)實驗計劃。

「試量產工廠」的產能介在「量產」與「實驗室」之間,藉此找出工廠實際建廠技術、營運經驗,破解國際石化領先業者的營業機密。

郭肇中表示,台灣化工人才濟濟,想做什麼先進化學材料都做的出來,但都只在實驗室裡的「燒杯階段」,產量只有1克、2克。相較於石化廠動輒數十億噸的產能,如何「把實驗室的燒杯變成工廠」中間一定要透過「試量產工廠」。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8888/15749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vo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