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鄭貞茂】2009.07.25 03:35 am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5038720.shtml
延伸閱讀:透析經濟聰明投資》第2章 經濟指標》整體經濟活動指標

日前美國聯準會在其半年經濟展望報告中,釋放出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即可結束衰退,重回經濟成長的訊息,預期下半年GDP成長率仍將低於潛在經濟成長率,僅呈現溫和成長,明年才會回復至潛在GDP成長率之上,2011年更將大幅超前。

聯準會對美國經濟的樂觀展望,加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表達聯準會短時間內不會對現行寬鬆貨幣政策採行退場機制,無疑對市場投資人產生很大的激勵效果,這其中所傳達的訊息是,病人體質在下半年即可好轉,明年即可回復至生病前的狀態,後年則變得更加強壯。

在經歷金融大海嘯後,美國經濟能夠在短時間內復原,除了空前的政策刺激效果外,也代表美國經濟體質不錯。

這其中,潛在GDP成長率就象徵一個國家的經濟體質。潛在GDP成長率愈高的國家,代表其長期經濟展望較佳;相對地,潛在GDP成長率較低的國家,代表其長期經濟發展速度較慢,投資人可能就不適合對其長期投資

潛在GDP成長率與一般所講的實質經濟成長率之間的最大不同在於,實質經濟成長率可能受到短期循環性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

換句話來說,每個人的體能狀況可能受到每天的作息活動而不同,昨天晚上唱卡拉OK唱到太晚或是看顧小孩太晚,第二天精神就顯得無精打采。

但潛在GDP成長率則不受到景氣循環影響,其變動通常是因為結構性因素所產生。以白話文來話,潛在GDP成長率就像是一個人的體質,不會因為一天睡眠不足就產生變化,但20歲的年輕小夥子和70歲的老年人體質就明顯不同。當然,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 70歲老翁也有可以騎單車全世界走透透或是去參加鐵人三項運動,但20歲年輕人也有3,000公尺無法跑完全程。

在這一波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經濟都受到衝擊而造成經濟成長率明顯下滑,顯示這一波金融流感讓每個國家都發病。但各國體質不一,體質較佳的國家像中國大陸、印度等國,在輕微打個噴涕之後又是一尾活龍,但像歐元區與日本這種已步入老年的經濟體,其復原速度就比較慢,因此政府必須花更多的資源投入在各項擴張政策上,才能讓其病情不再持續惡化

比較有趣的是,這一波金融海嘯除了產生景氣循環上很嚴重的經濟衰退外,對各國潛在GDP成長率也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換句話說,每個人在生了一場大病後(甚至嚴重到手術過後仍須在加護病房觀察一段時間),其體質也可能不如過去那麼強健;更嚴重的是有些運動選手在經過開刀後,其職業生活可能就此終止,無法再從事任何運動。

以上述美國聯準會對美國經濟未來幾年的經濟預測而言,這無疑是昭告天下,美國經濟體質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經濟成長短時間陷入嚴重衰退,但兩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就中國大陸而言,雖然經濟體質仍屬年輕氣盛,在這次金融海嘯過後經濟成長很快就恢復,但仔細觀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很難回到過去幾年維持在二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現在中國大陸經濟因為還算年輕,因此各項長期慢性病現在還看不出來,投資人可能也不在乎經濟成長10%與8%的差別,但若中國大陸政府未能好好利用這次養傷機會,好好調整體質,只求早日回到球場,經濟體質就有可能變差,並在幾年後爆發新的病症。

經由上述分析,各國政府在刺激政策之外,也應思索如何維繫潛在GDP成長率在海嘯過後能夠維持不變甚或提升

從潛在GDP的構成因子來看(由生產函數),包括就業人口、資本存量與總要素生產力等三大成份,在這次金融危機過後,短期內失業率仍將偏高,廠商投資也將因為現有閒置產能而對投資採取觀望態度;總要素生產力也因技術創新停滯而裹足不前,因此政府除了創造短期就業機會、增加政府投資之外,應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追求技術升級,才能改善潛在GDP成長率,超越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對研發經費與研發人員的重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仰賴人口增加、資本累積、但要素生產力不進步而能持續推升經濟成長率的。

(作者是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

【2009/07/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延伸閱讀:透析經濟聰明投資》第2章 經濟指標》整體經濟活動指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vo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