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168專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筆記-4
通貨膨脹
股票投資是否優於債券?
葛拉漢任為不一定,在1929年崩盤後,有一段時間的美國投資人,認為債券才是投資,而股票則是投機,這顯然受到剛發生的崩盤的心理陰影所蒙蔽,恐懼之心尚未退去。其實那時候再視股票投資的契機,能夠在崩盤前撤出的投資人成為贏家,甘迺迪總統的父親則是最著名的例子,一次成功的徹出,保有三代榮華富貴。但是到了1960年以後,經過一整世代的遺忘,人們認為只有股票才是投資,長期而言股票的投資報酬遠優於債券投資報酬,尤其是在對抗通貨膨脹方面,股票更有其顯著的效果。然而葛拉漢另有其考量。
在P17
金融界的權威認為
1 債券本質上不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2.股票投資在本質上優於債券,聽說有若干投資顧問建議慈善機構投資100%的股票,而不投資任何債券。
葛拉翰認為,股票不必然優於債券投資,因為完全不考慮債券的殖利率的高低是錯的,當股價指數越高時,股票的現金殖利率經越來越低,甚至遠低於債券的殖利率,到了1970年股票的殖利率只有債券殖利率的50%。這個時候贊成投資股票的鷹派端出了通貨膨脹這隻巨獸。
P18
由上表看來,葛老認為通貨膨脹就是通貨膨脹與股市及企業盈餘沒有一定的關係,葛老對長期通貨膨脹率的預測為3%,基本上相當準確。
在通膨時期投資債券是否不利,這個部份葛老認為,確實當通膨時期會引起利率上升,而導致長期債券的價格下跌,然而如果你打算持有到期,只要債券的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債券仍打敗通膨,購買力仍不會收水。
通貨膨脹時期股票投資是否會優於債券?
葛老認為1915到1970年的55年間,由77點漲到763點,股票投資的報酬年率約4%,加上股息殖利率約4%,也就是每年有8%的股票投資報酬,這段期間股票投資確實優於債券,然而到了1972年股票投資是否仍有如此優勢?葛老認為不盡然。
以1966年到1970年為例通膨的漲幅為21.9%是戰後最高水準,但是股票價格與股票盈餘從1965年來變處於跌勢,而債券在1970年到1971年出現了有史以來的高報酬率。未來持有股票是否比持有債券還有利呢?
P21
葛老認為要看投資者的投資期間,當長期是指25年的涵蓋期間,與中短期是指五年以內的涵蓋期間,投資者在財務面及心理面夠成的影響,投資者的時間架構,希望與憂慮,都不是過去的投資生涯回顧來決定的,而是逐年的經驗決定的。
通貨膨脹對公司盈餘的影響
葛老認為公司盈餘的評估可以用資本獲利率(earnings rate on capital),這個部分我WIKI一下,發現定義為ROCE(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公式可簡化為稅前及息前盈餘(EBIT)除以總資產減流動負債(資料來源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r/roce.asp),是用來評估企業使用資本的獲利能力及效率的比率。葛老認為這個數字會隨經濟活動起伏,但是與躉售物價或消費者物價並沒關係。以1971年底為止的前五年道瓊成分股的淨有形資產報酬率約為10%。而當時道瓊成分股的股價淨值比為900:500,所以市場價值的獲利率(豹大的實質股東權益報酬率,或者是本益比的倒數)約為6.5%,本益比為18倍。
葛老認為過去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實際的證據顯示會影響每股盈餘,影響每股盈餘的部份是因為投入資本的遽增,而後者則是主要來自於未分配盈餘的再投資,這個部份可以在驗證所謂的持續盈餘成長率(sustainable earnings growth rate)等於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乘以保留盈餘率(一減去股息發放率),當時並沒有這個公式,但是葛老在本書驗證了持續盈餘成長率的理論依據。他認為通貨膨脹可以增加股票的價值,唯有透過投資資本獲利比率的增加(ROCE)才可實現。
留言列表